城市开放空间的连续性研究

技术文档

jswd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档 > 正文

城市开放空间的连续性研究

山东茂隆新材料 2020-12-04 2036


1 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概念及其发展

  具有现代意义的城市开放空间概念的出现大约是在1906年的英国。英国伦敦于该年制定《大都市开放空间法》网,对城市开放空间进行管理。1906年修编的《开放空间法》(Open space act)将开放空间定义为任何围合或是不围合的用地,其中没有建筑物,或者少于1/20的用地有建筑物,用剩余用地用作公园或娱乐,或者是堆放废弃物,或是不被利用。这是对开放空间的最早的物质意义上的定义,是适应当时人们生活需求及城市管理需要而产生的。

  从出现开放空间一词以来,各国的法律或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及范围有各种不同的解释,每一种解释由于定义者的出发点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大相径庭。美国1961年房屋法规定开放空间是“城市区域内任何未开发或基本未开发的土地。具有:①公园和供娱乐用的价值;②土地及其他自然资源保护的价值;③历史或风景的价值。”,日本学者高原荣重认为开放空间就是由公共绿地和私有绿地两大部分组成。塞伯威尼则把开放空间定义为“所有的园林景观、硬质景观、停车场以及城市里的消遣娱乐设施。”亚历山大在模式语言城镇建筑结构中对开放空间的定义则是“任何使人感到舒适、具有自然的屏靠,并可以看往更广阔空间的地方,均可以称之为开放空间。”

  我国一些学者认为“开放空间是指城市公共外部空间,包括自然风景、广场、道路、公共绿地和休憩空间等”。还有学者认为开放空间“一方面指比较开阔、较少封闭和空间限定要素较少的空间,另一方面指向大众敞开的为多数民众服务的空间。不仅指公园、绿地这些园林景观,而且城市的街道、广场、巷弄、庭院都在其范围内”。

  综合西方国家对城市开放空间多年来的理论探索及实践经验,以及我国城市的发展现状,城市开放空间在目前应当有更新意义的内涵,应当能体现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重新认识。

  开放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外存在着的开敞空间体,是人与人、人与自然进行信息、物质、能量交流的重要场所,它包括绿地、江湖水体、待建与非待建的

沥青麻绳是有麻绳和公司的技术人员研发的一款具有防腐性沥青为主要材料的添加剂通过浸泡的一款产品。麻绳是取各种麻类植物的纤维。麻绳是麻在大水池里泡一段时间,后扒掉皮,晒干,然后用搓绳机加工。麻绳具有抗拉力和抗阻力较强,而且耐腐蚀、耐摩擦、有弹性,当突然受到冲击时不易断裂,在起重作业中用得较多。然而沥青麻绳在研究开发中通过沥青等添加剂的浸泡后,用于伸缩缝、沉降缝等填缝材料。沥青麻绳的规格有2cm~8cm之间都有。

场地、农林地、滩地、山地、城市的广场和道路等空间。它们担负着城市多样的生活、活动、生物的自然消长、隔离避灾、通风导流、表现地景以及限制城市无限蔓延等多重功能,是城市生态与城市生活的多重载体。开放空间包含生态、娱乐、文化、美学或其它各种与可持续发展的土地使用方式相一致的多重目标。

  2 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连续性

  现代城市开放空间系统规划与城市各项功能体系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包括环境保全、休闲娱乐、城市防灾、景观体系等。这些功能是贯穿在整个城市中的,城市中任何一个区域分布的不均衡或者被割裂,这些功能的实现就会受到阻碍。

  现代城市开放空间系统是以城市空间体为基础而建的一个完整的系统,连续性是系统研究的核心。开放空间系统只有保证各个层面上开放空间元素的相互延续和支撑,才能保证其各种功能的完整性。

  分解讨论城市开放空间系统有利于研究的深入及实践工作的开展。开放空间系统连续性应该从三个不同规划层次进行讨论,各层次讨论的对象、意义有所不同,涉及的学科范围亦有一定的区别。

  (1)总体规划层面的开放空间连续性

  宏观层次的城市开放空间系统是一个需要上升到泛城市的区域范畴来讨论的问题。从城市规划发展策略的高度来研究开放空间系统,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特大城市所面临的诸多困扰。

  宏观层面上的开放空间连续,是注重城市开放空间与城市周边生态的相互连续,不让城市建设彻底地破坏整个地区生态的完整,整个地区生态可以延续,景观得到连续。这样可以保证城市与周边生态的良好关系,如避免或是限制了城市无休止的蔓延,为城市提供良好的环境。

  总体规划层面的开放空间系统的连续可以是多样的,这些空间形态关系包含了对城市发展的多方面、多层次、多维度的考虑,具有战略性的指导意义。

  各国在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比较典型的形式与方式。

  1)环绕的形态与方式

  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中发展,开放空间呈环状围绕核心城市限制城市的扩张蔓延,周边卫星城镇与核心城市保持一定的距离。

  2)嵌合的形态与方式

  开放空间系统与城镇群体在空间上相互穿插,形成以楔形、带形、环形、片状为主要形式的开放空间。嵌合的形态方式遇到的问题是,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城市容易不断向外生长扩张,造成规模扩大,郊区至中心区距离过远,另一方面,开放空间易成为城市发展的牺牲品,导致嵌合的形态不复存在,城市连成一片。这些问题通常的解决方法如下:一是在交通上发展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系统,缩短城市间往来的时距;二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强化规划的引导作用,使市场的运行完全在规划法规的保护和限制下进行。

  3)核心的形态与方式

  城镇群体围绕大面积绿心发展,城镇之间以绿色缓冲带相间隔的方式。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利用绿心、绿色缓冲带有利于形成中小城市,分散大城市的负担,从而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并且相应起到了避免大城市普遍存在的居住与工作相距过远、中心区土地利用高度集约、地价高昂、交通拥挤的问题

  4)带形相接的形态与方式

  城市群的发展在世界各国的许多地区形成了不同形式及规模的城市带。城市带与开放空间形成不同的关系,开放空间系统在城市轴线的侧面与城市相接,使城市群体保持侧向的开敞,开放空间系统亦能发挥较大的效能并具有良好的可达性。

  (2)控制性规划层面的开放空间系统的连续性

  中观层次开放空间系统的连续性规划,是宏观的开放空间系统战略的延伸与细化,又是进行微观的开放空间环境设计的必要前提。在这一层次中,应当更加关注开放空间系统的功能性,强调开放空间的量化控制,并对开放空间进行更为具体深化的布局形态研究。

  1)指标控制

  如果要保证城市开放空间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应该在各个区域中保证定量的开放空间,指标控制是目前城市开放空间系统规划中常用的方式。在城市的总体形态中考虑开放空间的连续构成是一种定性的分析方法,那么,指标控制则是人们希冀以量化的方法来达到开放空间在城市中的合理连续分布,以达到生态、游憩等多种功能的满足。

  开放空间各种类型要素的指标是衡量一个城市开放空间水平的重要依据,各种类型的指标的制定与实施是城市规划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指标的制定必须依据一定的科学根据,并要结合城市具体的地理位置、历史状况、现状条件。目前世界各国常采用的几种指标为:①城市绿地占城市总用地50%以上;②绿化覆盖率占城市总用地60%;③近郊风景森林绿地占城市总用地50%;④人均城市绿地30%;⑤人均公园绿地6m2/人。上海市绿地系统规划采用的指标有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以及人均绿地面积。日本等国家还采取空地率指标的方式对开放空间进行全面的控制。

  2)区位控制

  在英国的T.Turner在长期进行伦敦市开放空间系统的规划研究工作后,对开放空间在城市中的布局形态做出过总结,归纳了六种开放空间的布局模式图,用抽象的图解方式描绘了在开放空间规划布局研究中曾出现过的规划理念:①单一的中央公园;②分散的居住区广场;③不同规模等级的公园;④建成区的典型的绿道;⑤相互连接的公园体系;⑥可提供城市步行空间的绿化网络。这些归纳总结了近一个世纪来伦敦市开放空间系统规划布局指导思想的变化,基本涵盖了目前城市中各种开放空间系统布局模式。六种开放空间布局模式的连续性逐级增强,最后一种模式连续性最强。但在具体城市的开放空间系统规划布局中,由于城市发展阶段有差异性的存在,具体的形态理应各自不同。

  要达到连续性比较强的开放空间布局模式,指标控制的指导作用非常有限,因此,各国在这方面采用了各种方式。荷兰在50年代建立了理想的开放空间等级体系,把开放空间提供的设施规模和性质与对这些设施需求的范围和特征联系起来,以吸引范围作为唯一的变量,解决开放空间需求与供给及其布局的对应关系。这样一个简练而又综合的理论框架在荷兰南部包括鹿特丹组合城市得到实施,并对其他国家产生积极的影响。

  巴黎则根据城市内部各区之间的开放空间的不均衡状态,使用空间均衡法,在规划中尽量把绿色空间插入高强度开发、人均开放空间相对较少的区域,使开放空间的分布在空间上趋于均衡。还有一些城市,通过对城市居民需求的调查,以需求为导向来提供开放空间。

  一般来说,城市某个区域的开放空间连续性规划中,有几种比较常见的构成连续性的规划模式:①多极发展模式:在地区内均匀地建立多个不同等级的开放空间点,如广场、公园等。②点轴模式:城市功能区域结合城市发展的走向,与个别开放空间极点的位置,规划形成轴向的开放空间。如日本横滨在城市中心区形成长的绿色轴线。这条轴向的开放空间担负了促进关内绿洲综合发展的作用,还担负了建设都市空间——新横滨的象征。③网络模式:当点轴模式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整合成网络模式,不仅使城市内的开放空间网络密度增加,而且要使网络向外延伸,加强与其它网络的联系,使更大区域的整合得以加强。

  (3)修建性详细规划层面的开放空间连续性

  该阶段是开放空间实施项目的设计,是把总规、控规阶段的构想最终得到实现的基础。由于工作内容与人的各种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开放空间的连续性必须以人的各种行为模式为基础,考虑各种行为在空间中的连续性来进行设计,创造人性化、生态化的场所空间。具体的设计主要包括公园的规划设计、广场的规划设计、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居住区游憩绿地的规划设计等。

  3 结语

  城市开放空间的连续性,在不同的城市规划层面是具有不同内涵的,将开放空间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进行研究,在研究每个层面开放空间的连续性时,应有不同的侧重点。本文从总规、控规、详规三个层面对连续性进行阐述和分析,为开放空间连续性在规划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于志熙.城市生态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年。

  [2] (英)彼特·霍尔.城市与区域规划.邹德慈,金经元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年。

  [3] 朱锡金.城市的轴向发展.1981年同济大学出版社。

  [4] (美)西蒙兹大地景观-环境规划指南.程里尧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 冯维波.城市游憩空间分析与整合研究,重庆大学博士论文,2007。

  [6] 吕红.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天京大学博士论文,2004。


留电免费咨询 [5分钟内回电]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