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wd
山东茂隆新材料 2023-03-28 3095
在工程中有哪些常见的问题呢?今天小编来聊一聊,下面一起看一下吧。
土方工程
1、开挖边坡过陡
(1) 现象:
土方开挖时往往开挖后的基坑、基槽边坡比方案中设计的边坡陡,而且边坡下口不直,甚至有的下口部位在基础边线以内,影响基础的施工。
(2) 防治措施:
①在基坑、基槽开挖前,向现场施工人员做好书面交底,交代好基坑、基槽开挖的坡度和施工顺序,不但将基坑、基槽开挖的上口边线用灰线放出,而且将基坑、基槽的下口边线也用灰线放出。
②基坑、基槽开挖时先沿基坑、基槽下口的灰线开挖,然后再沿基坑、基槽上口的灰线进行修坡,修坡时应由上向下分层将土挖除,这样既保证了基坑、基槽边坡的坡度,也保证了基坑、基槽上口和下口的顺直,并留足300mm的余土采用人工修坡。
③在施工操作过程中应加强过程监督控制,有施工操作不当时应立即纠正。
2、挖方边坡垮方
(1) 现象:
在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基坑、基槽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塌落或滑塌,轻者影响现场的施工,重者造成工程发生质量事故或造成人员伤亡。
(2) 防治措施:
①基坑、基槽边坡开挖的坡度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坡度开挖,对于基底较深或土质松软的基坑、基槽应适当放大边坡的坡度或做支撑、防护处理。
②基坑、基槽开挖时,基坑、基槽上口5米以内严格堆土,现场的施工机械不得在基坑、基槽边行驶,以免增加基坑、基槽边坡的受力和震动。
③对于土层土质不均现象应根据土层的土质情况,分别按不同的坡度进行放坡。
④对于塌方较小时应及时将塌方的土清理干净,并进行适当的支撑,对于大面积的塌方,必须对开挖边坡进行加固处理,在有可靠安全保证后再进行施工。
⑤基坑、基槽开挖后,应及时在基坑、基槽四周砌挡水墙和排水沟,使基坑、基槽上面的水及时排走,以免浸泡边坡造成边坡湿陷。
3、基坑、基槽超挖
(1)现象:
基坑、基槽超挖主要有:
①开挖的范围超出开挖边线。
②开挖的深度超出设计的基底标高。
(2)防治措施:
①基坑、基槽开挖边线应将开挖的上口和基底边线都放出,先挖基底边线,然后根据上口边线修坡。
②基坑、基槽开挖边线放完后,应加强复核,进行严格定位,当核实无误后再进行开挖。
③机械开挖时,基底余土应留足,并随时测量基底开挖的标高,以免超挖。
④对于土方超挖时,如大面积超挖,应在征得设计院同意后,适当改动基底标高,或采取级配砂石回填找补。
⑤如局部超挖,可用级配砂石回三七灰土夯补。
4、基土扰动或受冻害
(1)现象:
基坑、基槽挖好后,地基土表层局部或大部分出现松动,或冬期施工时地基土遭受冻害,原土结构遭到破坏,造成承载力降低,基土下沉。
(2)防治措施:
①基坑、基槽挖好后,应立即浇筑混凝土垫层保护地基。不能立即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时,应预留200mm厚土不挖,待下一道工序开始时再开挖。
②机械开挖时应由深而浅,留足人工清土的厚度,以免机械扰动基土,基坑、基槽挖完后,应严禁机械在上面行驶。
③基坑、基槽四周应做好排水降水措施,以防雨水浸泡。
④冬期施工时,如基坑、基槽不能立即浇筑垫层混凝土,应在表面用塑料薄膜和棉毡进行覆盖,以免基土受冻。
⑤对于扰动的基土应清除用灰土或砂石进行换填。
5、土方回填下沉
(1)现象:
土方回填完后,经过一段时间或经历一个雨季后,回填土表面出现裂缝和下沉,地面垫层出现空鼓现象。
(2)防治措施:
①选用较好的土料进行回填,当土中含有树根和草等有机杂质时应进行过筛。
②土方回填时应控制好土的最优含水率,当土过湿时应适当晾晒或进行干土掺和,当土干时应适当洒水。
③回填土应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施工,分层厚度应严格按规范规定的厚度,并严格控制回填土的夯实遍数。夯实后应及时取样进行试验,试验合格后再进行一层的施工。
④回填土应随时留好排水坡度,下雨时应进行覆盖,并及时将雨水排走。
⑤冬期施工的回填土应将土中的冰雪清理干净,并严禁用冻土块进行回填。
⑥地面混凝土垫层出现空鼓后,严重的将垫层打掉,将回填土重新夯实,并将垫层以下30-50mm厚的土改为三七灰土,以增加回填土的承载力。如地面砖已施工完毕,可采用压力注浆的方式对回填土和垫层以下的空隙进行填实,以增强回填土的密实度,增加基层的承载力。
桩基工程
1、锤击预制桩—桩身偏移过大
(1)现象:
成桩后,经检查验收,桩位偏移超过规范要求。
(2)防治措施:
①施工前需平整场地,其不平整度控制在1%以内。
②插桩和开始沉桩时,控制桩身垂直度在1/200(0.5%)桩长内,若发现不符合要求,要及时纠正。
③桩基轴线控制点和水准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处,开工前、复核后应妥善保护,施工中应经常复测。
④在饱和软土中施工,要严格控制沉桩速率。采取必要的排水措施,以减少对邻桩的挤压偏位。
⑤根据工程特点选用合理的沉桩顺序。
⑥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⑦沉桩前,桩位下的障碍物必须清理干净,发现桩身倾斜,应及时调查分析和纠正。
⑧发现桩位偏差超过规范要求时,应会同设计人员研究处理。
2、锤击预制桩—桩接头破坏
(1)现象:
沉桩时桩接头拉脱开裂或倾斜错位。
(2)防治措施:
①接桩时,对连接部位上的杂质、油污必须清理干净,保证连接部件清洁。
②采用硫磺胶泥接桩时,胶泥配合比应由试验确定。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在夹箍内的胶泥要满浇,胶泥浇注后的停歇时间一般为15min左右,严禁浇水使温度下降,以确保硫磺胶泥达到设计强度。
③采用焊接法接桩时,首先将上下节桩对齐保持垂直,保证在同一轴线上。两节桩之间的空隙应用铁片填实,确保表面平整垂直,焊缝应连续饱满,满足设计要求。
④采用法兰螺栓接桩时,保持平整和垂直,拧紧螺母,锤击数次再重新拧紧。
⑤当接桩完毕后应锤击几下,再检查一遍,看有无开焊、螺栓松脱、硫磺胶泥开裂现象,如有发生应立即采取措施,补救后才能使用。如补焊,重新拧紧螺栓度用电焊焊死螺母或丝扣凿毛。
3、锤击预制桩—桩头打碎
(1)现象:
预制桩在受到锤击时,桩头处混凝土碎裂、脱落,桩顶钢筋外露。
(2)防治措施:
①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桩制作时要振捣密实,养护期不宜少于28d。
②桩顶处主筋应平齐,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保护层厚度一致。
③桩制作时,桩顶混凝土保护层不能过大,以3cm为宜,沉桩前对桩进行全面检查,用三角尺检查桩顶的平整度,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桩不能使用或经处理(修补)后才能使用。
④按地质条件和断面尺寸选用桩锤,桩帽一般大于桩截面周边2cm,如桩帽尺寸过大或翘曲变形不平整,应进行处理后方能施工。
⑤发现桩头被打碎,应立即停止沉桩,更换或加厚桩垫。如桩头破裂较严重,将桩顶补强后重新沉桩。
4、锤击预制桩—断桩
(1)现象:
在沉桩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贯入度突然增大。
(2)防治措施:
①桩的混凝土强度不宜低于C30,制桩时各分项工程应符合有关验评标准的规定,同时,必须要有足够的养护期和正确的养护方法。
②堆放、起吊、运输中,应按照有关规定或操作规程,当发现桩开裂超过有关验收规定时,严禁使用。
③接桩时,要保持相接的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构造及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④沉桩前,应对桩构件进行全面检查,若桩身弯曲大于1%桩长,且大于20mm的桩,不得使用。
⑤沉桩前,应将桩位下的障碍物清理干净,在初步沉桩过程中,若桩发生倾斜、偏位,应将桩拨出重新重桩;若桩打入一定深度,发生倾斜、偏位,不得采用移动桩架的方法来纠正,以免造成桩身弯曲;一节桩的细长比一般不得超过40,软土中可适当放宽。
⑥在施工中出现断桩时,应会同设计人员共同处理。
5、锤击预制桩—沉桩指标达不到设计要求
(1)现象:
沉桩结束时,桩端入土深度、贯入度等指标不符合设计要求。
(2)防治措施:
①核查地质报告,必要时补勘。
②正式施工前,先打2根试桩,以检验设备和工艺是否符合要求。根据工程地质资料,结合桩断面尺寸、形状,合理选择沉桩设备和沉桩顺序。
③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桩顶击碎和桩身断裂。
④遇硬夹层时,可采用钻孔法钻透硬夹层,把桩插进孔内,以达到设计要求。
6、静压桩—桩位偏移
(1)现象:
沉桩位移超出规范要求。
(2)防治措施:
①施工前对施工场地进行适当处理,增强地耐力;在压桩前,对每个桩位进行复验,保证桩位正确。
②在施工前,应将地下障碍物,如旧墙基、混凝土基础等清理干净,如果在沉桩过程中出现明显偏移,应立即拨出(一般在桩入土3m内可以拨出),待重新清理后再沉桩。
③在施工过程中,应保持桩机平整,不能桩机未校平,就开始施工作业。
④当施工中出现严重偏位时,应会同设计人员研究处理,如采用补桩措施,按预制桩的补桩方法进行补桩。
7、静压桩—沉桩深度不足
(1)现象:
沉桩达不到设计的标高。
(2)防治措施:
①在施工前,应核查地质钻探资料,一般宜用大吨位桩机。
②桩机必须满足沉桩要求,确保桩机在施工前和沉桩过程中机械完好,一旦出现故障,应及时抢修。
③按设计要求与规范规定验收预制桩,质量合格才能用于沉桩。
④桩机必须保持平整且垂直,一旦出现桩身倾斜,不得强行校正。
⑤遇有硬土层或粉砂层时,可采用植桩法或射水法施工。
地下防水工程
1、混凝土墙裂缝漏水
(1)现象:
混凝土墙面出现垂直方向为主的裂缝,有的裂缝因贯穿而漏水。
(2)防治措施:
①墙外没有回填土,沿裂缝切槽嵌缝并用氰凝浆液或其它化学浆液注缝隙,封闭裂缝。
②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优化配合比设计,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水泥用量。
③设计应按规范要求控制地下墙体长度,特殊形状地下结构和必须连续的地下结构,设计上应采取措施。
④应采用覆盖后浇水养护方法,养护时间不少于规范规定,同时还应防止气温陡降可能造成的温度裂缝。
2、施工缝漏水
(1)现象:
沿施工缝渗漏水。
(2)防治措施:
①选择正确接缝的形式。
②处理好接缝:拆模后随即用钢丝板刷将接缝刷毛,清除浮浆,扫刷干净,冲洗湿润。在混凝土浇筑前,在水平接缝上铺设1:2.5水泥砂浆25mm左右。浇筑混凝土须细致振捣密实。
③平缝表面洗刷干净,将橡胶止水条的隔离纸撕掉,居中粘贴在接缝上,搭接长度不少于50mm,随后即可继续浇筑混凝土。
④沿漏水部位可用氰凝、丙凝等灌注堵塞漏水的通道,再用氰凝浆涂刷施工缝内面,宽度不少于600mm。
3、变形缝漏水
(1)现象:
地下室沿变形缝处漏水。
(2)防治措施:
①采用埋入式橡胶止水带,质量必须合格,搭接接头要锉成斜坡毛面,用XY-401胶粘压牢固;止水带在转角处要做成圆角,且不得在拐角处接槎。
②缝内嵌入沥青木丝板,表面嵌两条BW橡胶止水条,上面粘贴橡胶止水带,再用压板、螺栓固定。
③后埋式止水带须全部剔除,用BW橡胶止水条嵌入变形缝底,重新铺贴好止水带,再浇混凝土压牢。
4、穿墙管漏水
(1)现象:
穿墙管周边漏水。
(2)防治措施:
①管下混凝土漏水的处理:将管下漏水的混凝土凿深250mm,如果水压不大,用快硬水泥胶浆堵塞。
②加焊10mm×100mm以上的止水环,要求双面满焊,当混凝土墙厚大于500mm时,可焊两道止水环。
③在预埋大管径(直径大于800mm)时,在管底开设浇筑振捣排气孔,可以从孔内加灌混凝土,用插入式振动器插入孔中再振捣,迫使空气和泌水排出,以使管底混凝土密实。
④预管外擦洗干净,粘贴BW止水条,撕掉隔离纸,靠自身粘性粘贴在外管上,位置同止水环;浇混凝土时要有专人负责,确保位置准确。
5、后浇带漏水
(1)现象:
地下室沿后浇缝处渗漏水。
(2)防治措施:
①必须全面清除后浇缝两侧的杂物,如油污等;打毛混凝土两侧面。
②后浇混凝土的间隔时间,应在主体结构混凝土完成30-40d之间。宜选择气温较低的季节施工,可避免混凝土因冷缩而裂缝。要配制补偿性收缩混凝土。
③要认真按配合比施工,搅拌均匀,随拌随灌筑,振捣密实,两次拍压,抹平,湿养护不少于7d。
6、因卷材防水质量问题引起漏水
(1)现象:
因卷材施工质量不到位引起地下室内侧出现渗漏。
(2)防治措施:
①卷材施工前应保持混凝土表面干燥洁净,在铺贴前1-2天涂刷1-2道冷底子油,保证底油不起泡后才开始施工卷材防水层。
②基层转角处应做成圆弧形或者钝角,穿墙管管道表面的污垢或者铁锈应清理干净,且转角处使用的卷材应保证有足够好的延伸率和延展率且有良好的韧性。卷材附加层做完再经检查合格后,才能开始大面积的做防水卷材。
③地下室底板桩头处的防水处理:桩头钢筋应用止水带进行密封处理,桩伸入承台至少50mm,桩顶以及桩外300mm范围内用防水砂浆进行压实抹光处理,卷材与桩周边接缝处采用聚氨脂进行严实的封闭处理。
④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并保证足够的搭接尺寸,防水搭接头应有密封材料进行处理沿缝封严,且宽度应大于10mm。
混凝土工程
1、钢筋原材料质量通病
(1)现象:
①钢筋表面锈蚀。
②钢筋品种、强度等级混杂不清。
③钢筋表面裂纹、截面扁圆。
(2)防治措施:
①钢筋原料应存放在仓库或料棚内,保持地面干燥,钢筋不得堆放在地面民,必须用混凝土或砖垫起,离地面200mm,钢筋存放时间不能过长,现场存放的钢筋应采取必要的遮盖措施。
②对不同强度钢筋应分别加工,并对加工好的半成品进行明确的标示,以免乱用,并在钢筋验收时加强钢筋强度的检查,以免用错。
③对进场的钢筋应严格检查,当发现有质量缺陷时,应及时通知供应商,并在加工过程中将有缺陷的钢筋挑出,严禁用在工程的主要受力构件中,如有缺陷的钢筋比较多时,应将钢筋做退场处理。
④钢筋加工好后应及时用于工程,否则应对钢筋半成品进行覆盖,当钢筋有片状老锈时,应用钢丝刷或除锈机进行除锈。
2、钢筋加工质量通病
(1)现象:
①冷拉钢筋强度不足。
②伸长率不合格。
③剪断尺寸不准或被剪断的钢筋断头不平。
④箍筋不方正、成型尺寸不准。
(2)防治措施:
①检验钢筋的材料强度情况,由试验结果确定钢筋的控制应力和冷拉率。当强度指标小于技术标准规定值的冷拉钢筋属于不合格品,必须降级使用或用于非受力部位。
②切断机应紧定尺卡扳的坚固螺栓,并调整固定刀片与冲切刀片的水平间隙。对于剪断尺寸不准的钢筋所在部位和剪断误差,确定钢筋是否可用或返工。
③应重新校核箍筋的下料单,并重新做好箍筋样品,定好箍筋各边的弯曲长度。当箍筋外形误差超过质量标准允许值时,对于Ι级钢筋可以重新将弯折处直开,再行弯曲,对于其他品种的钢筋,不得直开后再弯曲。
3、钢筋预留质量通病
(1)现象:
预留钢筋特别是竖向主筋定位不准或固定措施不到位,造成钢筋偏移,特别是预制剪力墙、柱的基础插筋偏移,给首层预制剪力墙、柱的安装就位带来很大的困难。
(2)防治措施:
①施工前应进行定位放线,用墨线在梁或板底面弹出十字线或用棉线固定在钢筋上拉出十字线,再用钢尺丈量确定竖向钢筋位置,安装固定完成后再次校核。
②在梁节点钢筋密集处,在剪力墙、柱与梁顶交界处,剪力墙、柱增加一个限位横向分布筋或箍筋并与梁的箍筋点焊固定,并沿墙、柱高临时绑扎间距不大于500mm的横向分布筋或箍筋,确保节点处墙、柱钢筋在浇砼时不会发生偏移。
③加强砼现场浇筑管理工作,混凝土浇捣过程中要由看筋人随时检查钢筋的位置,及时校正,尽量不碰撞钢筋,严禁砸压、踩踏钢筋或直接顶撬钢筋。砼浇注后,应立即检查、校正、固定,防止偏位。
④对于上层为预制剪力墙、柱的基础插筋,应设置定位板,插筋通过定位板孔固定,定位板设置在离砼面20-50mm处。
4、闪光焊接质量通病
(1)现象:
①钢筋接头弯折或偏心。
②钢筋与电极接触处钢筋被烧伤。
(2)防治措施:
①钢筋端头弯曲时应予以矫直或切除,并经常保证电极的外形,变形较大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新。夹具晃动较大时,应及时维修。
②钢筋端部130mm长度范围内,焊前应清除锈斑污物,电极应经常修整,焊接时,夹具应夹紧。
5、电渣压力焊质量通病
(1)现象:
①焊接接头轴线偏移大于0.1d或2mm,接头弯折角度大于40。
②焊包不均,大的一面融化金属很多,小的一面其高度不足2mm,或者是钢筋端面形成的焊缝厚薄不均。
(2)防治措施:
①钢筋端部不直部分切除或调直,两钢筋夹持于夹具内上下应同心;钢筋下送加压时,顶压力应适当,不得过大;焊接完成后应在停焊约2min后再卸夹具,以免钢筋倾斜。
②当钢筋端头倾斜过大时应提前将倾斜部分割除,焊接时应适当加大熔化量,保证钢筋端部均匀熔化,并将焊剂填装尽量均匀。
6、钢筋保护层过大或过小
(1)现象:
①钢筋保护层用仪器探测时,保护层的厚度超过设计规定的大小甚至超出规范规定的允许偏差。
②因钢筋保护层过薄导致混凝土有露筋现象。
(2)防治措施:
①严格控制混凝土中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梁、板底筋设置砼块保护层或塑料保护卡,梁、柱侧面钢筋采用专门的塑料保护卡做钢筋保护层,板钢筋设置通长马凳。
②柱主筋在楼板处一定要控制好柱筋的轴线和保护层厚度以及柱筋的间距,因此在高出板混凝土面的20cm和50cm处在柱筋上各绑扎一道焊好的定位箍筋,主筋与箍筋扎牢,以免混凝土浇筑后主筋偏移。
③钢筋绑扎、验收完毕,应立即沿输送泵管的两侧用竹笆或20cm宽的木板铺好走道,并严禁踩踏板负筋。
④混凝土表面找平时,操作工人踩在梁上或无负筋处操作,或者用木板的两端部钉上钢筋做成条板,工人找平时在条板上操作
⑤混凝土浇筑时安排好钢筋看护人员,发现钢筋有踩踏坏的及时修复。
7、混凝土表面麻面
(1)现象:
混凝土表面出现的缺浆和许多小凹坑或麻点,形成粗糙面,影响表面美观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 防治措施:
①模板表面应清理干净,不得黏结水泥砂浆,铁锈或其他污物。
②混凝土浇筑前应用水充分湿润模板,将模板上的杂物冲洗干净,并在柱的下部留清扫口,将模板上冲的杂物排出模板。
③模板接缝应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应用双面胶条将缝隙堵塞严密,以免漏浆。
④模板表面应在支模前均匀涂刷脱模剂,不得漏刷,保证模板与混凝土面形成隔离层。
⑤混凝土拆模不应过早,特别是冬期施工时,模板的拆除时间一定要控制好,避免因拆模过早引起的麻面现象。
8、混凝土表面不平整
(1)现象:
混凝土表面平整度差,或板厚薄不一,甚至出现凹坑脚印。
(2)防治措施:
①混凝土在浇筑前应先检查模板和钢管支撑的搭设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否有不合适的悬挑支撑。
②基层回填土应夯压密实,搭架子前在钢管下部铺200mm宽50mm厚的木板,增大支撑的受力面积,在回填土的四周留排水沟,以免雨水浸泡回填土。并在混凝土浇筑前在模板上少量浇水,避免回填土下沉。
③混凝土找平时先在框架柱钢筋上将50线画好,拉小白线用刮杠将混凝土面刮平,在混凝土初凝前用木抹子找平时,随时用刮杠检查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有不平的地方随时补平。
8.2.4 在混凝土浇筑后,要保证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强度末达到1.2Mpa时不得上人施工,混凝土找平时留下的脚印应随手抹平压实。
9、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
(1)现象:
塑性收缩裂缝简称塑性裂缝,多在新浇筑的基础、墙、梁、板暴露于空气中的上表面出现,形状接近直线,长短不一,互不连贯,裂缝较浅,类似干燥的泥浆面。
(2)防治措施:
①制混凝土进,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同时,要捣固密实,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早期的抗裂强度。
②浇筑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
③混凝土浇筑后,对裸露表面应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认真养护防止强风吹袭和烈日暴晒。
④气温高、湿度低或风速大的天气施工,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早进行喷水养护,使其保持湿润;分段浇筑混凝土宜浇完一段,养护一段。在炎热季节,要加强表面的抹压和养护。
⑤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塑料薄膜或湿草袋,使水分不易蒸发。
⑥大风天气,宜加设挡风设施,以降低作用于混凝土表面的风速。
⑦治理方法:如混凝土仍保持塑性,可采取及时压抹一遍或重新振捣的办法来消除,再加强覆盖养护。如混凝土已硬化,可向裂缝内灌入干水泥粉,然后加水湿润,或在表面抹薄层水泥砂浆进行处理。
10、混凝土干燥收缩裂缝
(1) 现象:
干燥收缩裂缝简称干缩裂缝,它的特征为表面性的,宽度较细(多在0.05-0.2mm之间),走向纵横交错,没有规律性,裂缝分析不均。
(2)防治措施:
①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提高粗骨料含量,以降低干缩量。
②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避免使用过量粉砂。
③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但避免过度振捣;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
④混凝土应及早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暴露在露天的混凝土应及早回填土或封闭,避免发生过大的湿度变化。
⑤混凝土浇筑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
⑥混凝土浇筑后,对裸露表面应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认真养护,防止强风吹袭和烈日暴晒。
⑦气温高、温度低或风速大的天气施工,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喷水养护,使其保持湿润;分段浇筑混凝土宜浇完一段养护一段。在炎热季节,要加强表面的抹压和养护。
⑧混凝土表面喷养护剂或覆盖塑料薄膜或湿草袋,使水分不易蒸发。
⑨治理方法:如混凝土仍保持塑性,可采取及时压抹一遍或重新振捣的办法来消除,再加强覆盖养护。如混凝土已硬化,可向裂缝内灌入干水泥粉,然后加水湿润,或在表面抹薄层水泥砂浆进行处理。
11、混凝土冻胀裂缝
(1)现象:
结构构件表面沿主筋、箍筋方向出现宽窄不一的裂缝,深度一般到主筋,周围混凝土酥松、剥落。
(2)防治措施:
①结构构件在冬期施工时,配制混凝土应采用普通水泥,低水灰比,并掺加刮早强抗冬剂,以提高早期强度。
②对混凝土进行蓄热保温或加热养护,直至达到40%的设计强度。
③治理方法:对一般裂缝可用环氧胶泥封闭;对较宽较深裂缝,用环氧砂浆补缝或在加贴环氧玻璃布处理;对较严重的裂缝,应将剥落酥松部分凿去,加焊钢丝网后,重新浇筑一层细石混凝土,并加以养护。
上面就是在工程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如果您有什么不懂的,欢迎联系我们的工作人员,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期待我们以后的合作。
Demand feedback